你的公司核心竞争力是产品,还是干部?

来源: 卫哲

2022-04-14 03:05:23

 

阿里的核心竞争力,不是产品带来的价值,而是源源不断地生产干部。"



好文4532字 | 15分钟阅读


导读


前引:


刘备为何能从卖草鞋逆袭成帝王,是因为每到一地,考虑最多的是如何吸引优秀的人才,三顾茅庐请来了赵云。


但到了蜀汉后期,出现了“蜀中无大将,廖化充先锋”的局面,诸葛亮对团队发展的不重视才造成了蜀中无大将的局面。


他亲自选的接班人姜维,事实证明不是一个好的接班人。因为诸葛亮采用了选马而不是赛马的机制来挑选自己的接班人,直接造成了姜维接班后没多少年蜀国就像一个破落的公司一样被别的企业并购而消亡了。


如何培养好的人才,阿里巴巴(以下简称”阿里“)的培养方式值得我们认真学习。



— 核心观点 —


1.人才,是一家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2.招聘时最容易犯的错误,是轻易下放招聘权,具体表现形式是允许新人马上招新人;以及老板不亲自招聘,过早把招聘完全交给人力资源部。


3.人才地极差,平凡的人成就非凡的事,高层至少降两级,低层员工至少让他很快能升两级。


4.培训是演习,不是演戏,更不是儿戏。“凡培训必有考核,凡考核必有淘汰”,要“贴近实战,强于实战”,才能做到“平时多流血,打仗不死人”。


5.考核除了注重业绩因素,还要注重非业绩因素。可以用50%-50%的方法作为正负调节。


6.三类干部的来源:第一类,坚定不移自己培养;第二类,坚定不移外部引进;第三类,阶段性外部引进,最终自己培养。


阿里唯一生产的产品,是干部


首先要搞清楚一件事,为什么人才是一家公司的核心资产?


我们曾经去参访美国企业,都会向企业领导者请教一个问题,“你们最大的对手是谁?”,在所有企业的回答中,谷歌的答案最令人满意。


有人会说对手是竞品,有人会说对手是自己上一代产品,而谷歌却说自己最大的竞争对手,是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因为NASA会抢走谷歌的人才,像Facebook这类公司和谷歌抢人,还是互有胜负的,但当谷歌的工程师收到NASA的邀请时,谷歌基本上招架不住。


▲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也正是这次参访,让阿里慢慢地知道,一个企业要有强大的核心竞争力,必须要有源源不断地生产干部的能力。


这里引入一个很简单的案例:假如你手里有一只鹅,每天能下一颗鹅蛋,如果把鹅蛋卖了,每天自然能赚不少钱。那么,我们认真思考一下,你手里的鹅每天下的鹅蛋,是核心竞争力吗?


当然不是。鹅蛋从来不是核心竞争力,那只会下蛋的鹅才是。



下蛋,是鹅的工作;而养鹅,是企业的工作。阿里关注的是鹅,而不是鹅蛋。


所以阿里在培养将才甚至帅才这件事情上,能做到良将如潮。正是印证了这样一句话,阿里巴巴唯一生产的产品,就是干部。


良将如潮,靠的是组织根基“三板斧”


怎样才能“生产”出一名好干部?阿里有组织根基“三板斧”。


  • 第一板斧:招聘


我刚加入阿里时,销售团队流失率极大,我问有没有什么控制方法?他们说有,流失率作为干部的考核指标,超过多少要扣分降职。结果就是,该走的一个没走,该留的一个没留。


那么问题出在哪儿?我觉得应该先把招聘源头做好。


① 不轻易下放招聘权


公司人员流失,问题不在最后,而在源头。太多公司创始人,都会在源头上犯很大的错误,就是轻易下放招聘权,结果就是把人招错了。


最容易犯的,就是让刚招来的新干部马上招人。


即便同行,不同公司的招人标准也是不一样的,更不用说跨行业。同行业可能技能一样,那他就能招人吗?公司的文化和管理怎么被稀释的?就是一层一层地被加水,刚来的新干部不断招新人,特别是在高速发展时期,最容易出问题。


很多老板招人时,会说“我们有人力资源,让他们先看,看完再说。”事实上阿里在300-400人时,每个人都需要马云亲自来面试,阿里当年的前台军嫂童文红,后来成为合伙人,现在是资深副总裁。


阿里巴巴副总裁童文红


刘备当年三顾茅庐请刘备,慧眼识珠募赵云,不也是亲自出马,招聘能人。马云招到的前台有可能当副总裁,而一个行政经理招到的前台,他最好的结局就是行政经理。


所以,不要轻易下放招聘权,新干部没受过你培训,没变成你的人,更不能招人。


② 不要只关注专业能力


第二个容易犯的错误是,只关注业务能力。谷歌面试要六个人面试一个人,招聘一个IT工程师,三个工程师看的是写代码的能力,还有三个人是非IT人员,他们根本不懂技术,可能会有人好奇为什么需要三个不懂技术的人?


这三个人实际上是老谷歌人,他们在谷歌呆了三五年以上,只是去看一看新招的人,有没有谷歌人的味道,扮演的是“闻味官”的角色。



于是后来我们回到阿里,就老大去扮演“闻味官”,他没有决定权,但有否决权。进不进人是业务部门判断,但是他手里有否决权,看的是身上有没有阿里的味道。


所谓的阿里味道,我认为,每个公司都要回到价值观思考,除能力以外,你想要什么样的人?比如,阿里要找特别能吃苦的人,为了团队合作,我们还特别喜欢愿意吃点亏的人,不那么斤斤计较的人。


③ 人才地极差,平凡的人成就非凡的事


第三个需要注意的细节是薪酬设计,阿里的薪酬设计就很讲究。


比如,招一个月薪1万的员工,大多数公司从月薪8000的人里挑。但很多人离职的原因是,他跳一次槽加2000,他觉得这是应该的,有人再给2000他就又走了。


而阿里招聘月薪一万的员工,就在月薪3000-4000的人里挑,让他通过努力,收入能够翻两番、翻三番,这叫公司成就了他。反之,拿8000的人到你这拿1万,他会觉得是他成就了公司。


可以说,招聘是一个艰巨而又辛苦的环节。因为面试3-4个挣8000的人,可以挑出1个值得挣1万的。但阿里相信的是,总有人是被埋没的,就在20-30个月薪3000的人里,才能挑出一个挣1万的人。


马云说,作为领导,你的任务就是把被埋没的人,从20-30个人里挑出来,他会感恩公司不会走,把他训练出来以后,他就值得挣1万。因此对初级员工,我们会面试好多人,才能把这个人挑出来。


对高管正好相反,当年,我在500强的基本收入是100万美元,那时美元和人民币汇率是1:8.3。我05年去阿里的时候,收入直接变成100万人民币,这不是对折,我的收入直接被打成骨折。


阿里并不是付不起相应的薪资,而是阿里对所有高管的一种考验,级别越高,对原来收入打折力度越大。


阿里希望的是你能在阿里干的时间长一些,股份却远比你在外面干10年的总收入要多。但眼下是否愿意吃点亏?他如果真相信公司能做到,他就愿意来。


但对一般的员工,千万不要这样做。因为,无论公司市值到100亿、1000亿还是1万亿,对他们基本是没有影响的。所以我们要有两个反向,高层至少降两级,低层员工至少让他很快能升两级,这在叫人才地级差。


  • 第二板斧:培训


新人招进来了,如何培训?很多公司会犯这两个错误:


第一是迷信外部专家


新人第一课,必须是老板亲自来讲。只有老板是最了解公司使命、愿景、价值观的,千万不要指望外部讲师,因为他都不了解公司文化,怎么可以帮你培训新人呢?


那要是老板口才不好,不会讲怎么办?我觉得可以讲一些:


“自己喜欢什么样的人,鼓励什么样的行为,不喜欢什么样的人,会处罚哪些行为”


这些往往是价值观的具象表现,目的是要让新人清楚地知道,自己加入了一家什么样的公司。

 

第二是不舍得把业务骨干调回来当教官


一个二流教官,带出的可能会是三流团队。阿里舍得把最厉害的干部,调回来当教官。因为培训就是演习,不是演戏,更不是儿戏,凡培训必有考核,凡考核必有淘汰。


我给新人讲课时,常常杀气腾腾进去,一个班200人,告诉他们毕业能留下160个就不错了,这是“虐”他,更是“爱”他。


阿里的培训,会人为增加工作强度和难度,按照正式上岗后正常水平的1.5-2倍压下去。


比如销售,正常销售8点出门,但是新人要6点起床,7点晨会,7点半出门,晚上8点回来开总结会,10点熄灯睡觉。


连续三个月,跟着最好的老销售走,每天8次陌生拜访。他说,很多人扛不下来,但是那些扛下来的人,上岗后回到正常的工作量会觉得非常轻松。


▲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把前线优秀的骨干调回来当教官,就是为了训练新人,最好的销售,扮演的是最难成交的客户。


因此不仅是“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更是“平时多流血,打仗不死人。”

 

  • 第三板斧:考核


招聘、培训都有了,那怎么考核呢?很多公司考核会犯一个错误,只考核业绩因素,忽略了非业绩因素。


在阿里,非业绩因素指的是团队、策略、价值观。


考核“策略”和“价值观”对公司的管理要求能力比较高,要根据公司的具体发展阶段来确定。但可以先考核“团队”,具体怎么考核?


50%-50%原则,这不是说年底的10万元奖金,有5万是业绩打分,5万是非业绩打分。而是业绩完成水平决定能不能有10万元的奖金池,如果非业绩考核得满分,10万变成15万,50%提升。如果非业绩考核扣分很多,可能最后奖金池会从10万变成5万,50%扣除。


业绩很重要,业绩决定有没有奖金池。非业绩因素也很重要,正负调节50%,可能最后会造成3倍的收入差。


那具体怎么考核?举一个考核“团队”的例子:


比如江苏、浙江两个大区业绩都达标了,奖金池就有了。


但是江苏大区今年贡献5个城市经理给集团,去开拓其他市场,而浙江大区没有贡献,这时,“团队”考核江苏就要加分。


但如果出现另一种情况,江苏大区完成了业绩,但年底有3个优秀销售跳槽去竞争对手那里,那么“团队”考核江苏就要扣分。


团队分就是看“输出干部,流失干部”。


阿里能源源不断能生产干部,和考核“团队”有分不开的关系。


三类干部的来源

  • 第一类,坚定不移自己培养


M1级别,阿里巴巴是全公司禁止外部招聘的,必须自己培养。


蒙古军队打仗特别厉害,他们没有名将,没有兵书,连文字都没有,结果把我们有《孙子兵法》的民族打得像孙子一样,凭什么?十夫长、百夫长厉害。


罗马五长、十长厉害,解放军班长、排长厉害,千万不要小看最底层。你的每个最小作战单位,你最小的组织,像人体的细胞一样,你每个细胞健康,你就不会得癌症,癌症是一个一个细胞变坏。


大部分员工离职,是因为对直接主管不满意。那么,谁管着你公司最大的员工群呢?一线主管,阿里的M1管着最大的员工群。


一线主管千万不能外部招聘,需要自己培养,如果培养班长都不行,怎么可能培养团长,可以培养副总裁,阿里是强制生产班长的,阿里对自己生产新干部有巨大信心。

 

  • 第二类,坚定不移外部引进


一个财经大学毕业的学生培养10年,也不见得培养出一个CFO、法务总监,这些自己是培养不出来的。


可能就需要那些在律所干过,在别的公司干过法务的人,才能做好这种岗位。所以,坚定不移外部引进。

 

  • 第三类,阶段性外部引进,最终自己培养


阿里刚开始做云计算的时候,只有两个人懂云计算,带兵的种子都没有,怎么办?阶段性外部引进。


什么叫阶段?电脑系统开了两年的权限,两年内允许外部引进,最多给你三年,三年后,云计算人才几乎不需要引进了,自己已经带出来了。因此今天,云计算算最牛的几个人才,都是自己培养的。


*以上是卫哲老师在酵母商学院总裁班分享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