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高手,都是时间的长期主义

来源:

2022-05-11 06:47:30


作者 | 柳一一

来源 | 一一道出


罗振宇在跨年演讲里提到,中华艺术瑰宝敦煌莫高窟,实际上并不是什么能工巧匠设计和制造出来的。而是普通的工匠,一笔一刀雕刻出来的。


从最初一个叫乐尊的僧人,到无数个继任者,在此后一千多年的时间里,继续绘制壁画,雕塑佛像。


如果单单一个个体,他们的动作,极有可能被时间掩埋到了无痕迹。


有了时间的加持和漫长的累积后,个体的努力得以持续传承下去,直到最后形成伟大的作品。


所以,罗振宇说:“普通人的努力,在长期主义的复利下,会积累成奇迹。时间帮助了他们,他们成为了时间的朋友。”


可以说,成为长期主义者,是我们普通人的通天之路。


优势积累效应,是长期主义者的依仗


万维钢在《精英日课》专栏里,曾经提到技能的两种增长方式:对数增长和指数增长。


对数增长的特点是,初期进步神速,能力会在短时间实现大幅度的提升。之后呢,就会越来越慢,直到进入一个稳定的平台期。


要想再有寸进,需要日积月累的长期付出。


哪些技能遵循对数增长?比如体育运动,健身,武术,减肥,学英语,棋类游戏等等。在开始阶段,从大概率上来说,只要你肯一笔一画地付出努力,你就能感受到明确的进步。


当你做符合对数增长模式的事情时,最怕的是经历过开始的极速体验后,到了平台期决定撒手走人。这就是所谓的“功亏一篑”。


指数增长的特点是,初期进步龟速,能力在短时间内几乎不可能实现大幅度的提升。事实上,很多时候,不管你付出多少努力,你可能都感觉不到自己有多大的进步。


然后,直到某一天,你突然福至心灵,感觉自己打通了奇经八脉,突破了某个长期存在的阻塞,接下来,你开了挂,蹭蹭蹭地起飞,技能提升越来越快。


哪些技能遵循指数增长呢?比如,一些技术的进步,一个人的写作水平,一个公众号的阅读量和粉丝的增加,物理研究...


当你做符合指数增长模式的事情时,最怕的是刚开了个头,看不到变化,就急着给这件事情画上句话。这就是我们通常说得“浅尝辄止”。


无论是对数增长的平台期,还是指数增长的开始阶段,背后其实都是一个原理在运作:优势积累效应。


如果你想突破平台期,如果你想度过艰难的指数增长初期阶段,你就必须了解优势积累效应的威力。


优势积累效应,是指最开始不起眼的小优势,会在时间的长河中,积淀成别人无法超越的大优势,从而让一个人脱颖而出,成为“异类”。


正如格拉德威尔在《异类》里提到的,异类的形成是优势积累模式的结果。


格拉德威尔在翻看加拿大冰球队花名册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奇怪的事儿:绝大多数球员,都出生于1月、2月、3月。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巧合?原来冰球队依照年龄分组,划分不同组的依据是每年的第一天:1月1日。


这样分组会导致一个结果,同一个组里面的年龄差,可以到1岁,比如,1985年1月1日和1985年12月31日的小伙伴。


这个结果会引来一个接一个的连锁反应:同一组中,比别人月份大的小伙伴,生理上也比别人发育得更成熟;发育更成熟,就极有可能在训练中取得更好的成绩;成绩更好,就会有更多的机会去上场参加比赛;参加比赛越多,实力提升越快,训练中表现就会更加突出;表现越突出,就越有可能进入特训组。


从一个现象,引发一个结果,又从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结果,引发一串的连锁反应。在这串连锁反应中,最初的小优势,也就是年龄差,会累加成越来越大的优势。


这就是为什么冰球运动员的生日,总是集中在年初的三个月份上。


当你处于平台期或者指数增长的开始阶段时,你要知道,你欠缺的是一个“优势积累”的长期阶段。


你需要做得就是成为时间的朋友,用最初的努力,赢取到微弱的优势后,不断不断地坚持下去,你的优势就会被时间持续的放大再放大,然后到某一个时间点,你终于突破了平台期,或者度过了增长缓慢的起始阶段。


这就是为什么,我坚信每个个体想崛起,必须坚守长期主义这个原则。


看似鸡汤,实则真理。


但是,要真正成为一个长期主义者,远远没那么简单。


做长半衰期的事,让时间放大努力


 想成为真正的长期主义者,最先要过的一关,是学会如何对待时间,因为时间是长期主义的核心所在。


采铜在《精进》里提到,决定要不要做一件事,可以从两个维度去衡量:收益值和半衰期。


收益值是你做一件事情,能够收获到的价值。这个价值可以是物质上的,比如,增加了收入,增强了体质。收益也可以是精神上的,比如,增进了你和朋友的情感,你体验到了愉悦感等等。


半衰期是指收益随着时间衰减的程度。半衰期越短,收益衰减的速度就越快,比如你吃了一桶好吃到炸的冰激凌,过个十来分钟,这种愉悦感几乎就消失殆尽了。


再比如,你看了一集综艺节目,愉悦感也会迅速衰减,并不会对你产生多大的影响。


反之,半衰期越长,收益衰减的速度就越慢,比如,你花了一个小时,和朋友认真沟通,增进了你们之间的感情,在之后的几个月,甚至几年里,这个收益仍然存在于你和朋友之间。


再比如,你用一周时间,认真阅读了一本书,改变了自己的认知和思维方式。这个改变就是你的收益,它会持续影响你之后人生中对待问题的方式,以及做决策的方式。


采铜根据这两个维度,把事情划分成了四个种类:


高收益值、长半衰期事件:收益值高,也就是你能体验到的愉悦度等各种价值,都非常明显,另外,衰减速度还很慢。


比如,花费努力寻找人生的合伙人,和比你牛的人进行深度交流,在事情进行中,你也能体验到强烈的爽感,事情结束后,你所收获的价值,还会持续存在下去。


高收益值、短半衰期事件:收益值同上,但是收益的衰减速度很快。


比如,你双11买了一堆打折物品,每天玩数个小时的游戏,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你确实体验到了高强度的愉悦感,爽感,但是,这种感觉很快就会无影无踪。


低收益值、长半衰期事件:做一件事情时,你似乎感觉不到收获了什么价值,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你会发现当初的一点一滴,都已汇聚成了强大的影响力。


比如,你每天练习写作一小时,开始看不到自己的进步,进行中可能还有各种痛苦,一天又一天,一直到的第100天,你突然发现之前的努力,突然带来了质变,你的文章开始陆续发表了。


低收益值、短半衰期事件:没有什么真正的价值收益,所谓感官上的爽感,也会很快消失。


比如,你在知乎上和杠精吵架,吵了好几个小时,赢了得时候也有过爽感。但是,很快也没了。


你吵得头昏脑涨,浪费了的时间本来还可以做其他事情,吵完后除了满腔愤怒,根本一无所获。


答案很明显了,我们要多做的事情,第一种是高收益值、长半衰期,第二种是低收益值、长半衰期。


想成为时间的朋友,就要先学会筛选优先投入时间做哪些事情,少做哪些事情,以及坚决不做哪些事情。


做到这一点,才能在时间的长河中,收获高价值。


这些高价值,会形成“优势积累效应”,从最初一个一个的小优势,累积成你的大优势,最终累积出一个别人望尘莫及的你。


用平淡无奇,打败瞬间的妙手


《财经》杂志对王兴进行采访时,问王兴:新公司下一步的产品规划是什么?


王兴回答:“我们肯定要让内容更加丰富,因为我们希望总体上我们能给消费者提供更多、更好、更优惠的吃喝玩乐。我相信,下棋的高境界是通盘无妙手”。


为什么王兴特意提到“通盘无妙手”?


先来看什么是“通盘无妙手”。


这是一个棋类术语,原版叫“善弈者通盘无妙手”,是说一个高手,其实下完一整盘棋,你并不觉得他有哪一招惊天动地。


换句话说,整局棋,可能每步看起来都平淡无奇。


而且,这种“通盘无妙手”的现象,不只发生在棋界。在斯诺克台球、足球等各个领域,我们都能看到同样的现象。


比如,在斯诺克台球中,并不看重个体单次动作多精彩。真正重要的是,你能持续性的连续击球。你的这一杆,实际上要为下一杆击球做好准备,这样才能保持连续性。


再拿足球来说,守门员精彩的一扑,看起来确实赏心悦目,也功劳显著。但是,更重要的不是这一扑,而是守门员能够提前化解问题。


整个化解过程,可就没那么精彩了,外行甚至看不出这个守门员做了什么努力。


这就是“通盘无妙手”的意义,每一个动作可能看似平淡无奇,最终却威力惊人。


它强调的是做时间的长期主义者,不追求单次的极致效果,而是追求单次动作最终累加出的精彩。


我们每个人想成为真正的长期主义者,就要明白,以及能够做到,不追求单次努力达到惊天地泣鬼神的效果,更不会到处找寻所谓的秘方、秘诀,而要把自己的全部努力,看成是一个大动作的前奏。


我在最开始学习写作的时候,报了很多写作课,希望找到成功人士的写作秘诀。最终自然是失败而归。一次一次参与写作课,并没有为我带来多大的进步。


真正取得进步,是因为我开始踏踏实实,一篇一篇的打磨文章。每一次的修改打磨,看起来也真没什么了不起,甚至单次的进步都可以忽略不计。


在持续打磨了一段时间后,我开始写出爆文,开始签约各大平台。


这便是“通盘无妙手”的魔力。


当我们停止追求单次努力的结果,停止寻找一鸣惊人的秘方后,我们才能真正收获大幅度的成长。


摒弃功利主义,发展人生系统


做时间的长期主义者,要学会正确对待时间,知道选择什么事情去做,还要学会用平淡无奇的连续动作,等待一鸣惊人。


最后,我还想谈一下,想成为长期主义者,还必须学会把人生看成一个整体的系统,学会发展整个系统。


“通盘无妙手”其实就有点系统的意思了,你要把人生看成一个大系统,才能不急功近利的追求速成,追求一个精彩绝伦的大动作。


但是,这还不够。要把人生看成一个系统去发展,还要成为一个不折不扣的“非功利主义者”。


李笑来在《把时间当做朋友》里,曾提到自己小时候学电脑的经历。


李笑来说自己在10岁的时候,母亲给了他10元钱,让他参加一个计算机学习班。


若干年后,李笑来说自己在编写《TOEFL核心词汇21天突破》过程中,因为得益于自己略多于常人的计算机知识,能够在短时间内,就完成了写书中“批处理脚本”的海量工作。


而这本书,后来成为了长销书。从2003年出版后,每年至少销售4万册,带来的收入已经超过了100万元。


李笑来认为,如果没有这些计算机技能,自己很难完成同样质量的作品,即使花更多的时间。


这个技能,就得益于他小时候一次毫无功利之心的学习。和他同期的两个小伙伴,一个没有报名就放弃了,一个学到途中放弃了,因为认为学计算机“没什么用”。


缺乏“系统思维”的人,总是从此时此刻,去衡量一件事情到底有没有价值,不懂得把这件事情,放在人生大系统中去衡量。


所以,他们经常放弃“看起来无用”的事情,可以说是典型的“功利主义者”。


事实上,一个人对待事情越功利,就越可能出现“书到用时方恨少”的窘境。


放眼人生这个大系统,你哪里知道哪些事情有用,哪些事情没用?


《巨人的工具》里提到呆伯特系列漫画的作者斯科特·亚当斯。他的漫画被翻译成了使用25种语言,全世界各地有超过两千家报纸转载。


为什么他能取得这么高的成就?


我们来回溯到他还未功成名就时的状态。


亚当斯起初只是一个普通的上班族,朝九晚五。不同的是,休息时候,亚当斯会投入大量时间,做一件看起来没什么用的事情:画画和写作。


这两件事情,为亚当斯根本带不来什么收入。从功利角度来看,他做的事情,实在没什么价值。


为什么他会持续做这两件事?亚当斯说,他做这些事情,实际上是为了发展一个“系统”。


不是为了特定的某个功利性的目标,比如赚钱,比如出名,而是为了一个整体的人生系统。


正是这种“系统思维”,让他持续画画和写作,最终促成了他的成功。


万维钢说:“系统是一个连续变化的东西,或者是一项技能,或者是一个关系。为了这个系统,你可以做各种项目,你可以要求自己养成什么习惯,你要的不是某个具体事件的成败,而是发展这个系统”。


少点功利主义,多点系统思维,你的人生系统,才有可能发展得更好。


罗振宇说:“任何一个人,不管你的力量强弱,放眼于足够长的时间,你都可以通过长期主义这种行为模式,成为时间的朋友”。


长期主义,是成为高手最有效的方式。


时间,也一定会厚爱这样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