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员工,八成企业都在做无用功

来源: 张丽俊

2022-05-13 02:24:30


荆歌(化名)是某互联网公司的HR,从业五年,她深知经营一家企业有三个维度,人、财、务。这三者中,最核心的恰恰是人,所以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培养员工。


未来公司要发展,一定得把人的能力提升上去,因此主导开展培训,并且邀请行业内知名的讲师来讲课,但半年时间过去了,好像感觉不到团队有什么变化,安排员工上了领导力训练课程,还是没有什么领导力。


CEO也找荆歌聊过,对她的工作成果不太满意,荆歌很苦恼,她也一直在反思,明明投入了很多钱做培训预算,提供了员工每年N天的培训课程,为什么效果还是不好。


很多人都有荆歌一样的困惑,为了让员工心无旁骛,甚至做脱产培训,最后几乎看不到效果。实际上,并不是讲师的能力不行,也不是员工笨、学习能力差,而是设计的课程有问题。


要知道公司培养的对象不只是刚刚入职的新人,老员工晋升或者换新的岗位时,他没有经验,也是新人,随着工作内容和岗位的变化,都需要充电,补充新的知识技能。刚入职的员工,以及公司的核心员工,各层级的管理干部都需要进行相应的培训。


HR设计课程时,一定要基于岗位胜任力建模,如果你要培训的人所需要的能力是1、2、3;但你不知道,给他4、5、6的培训,那么是不会有理想的结果出现的。


但很多HR以及老板没有这样的意识,对这些人都采取了同样的培训策略,这种一刀切的做法无异于削足适履。


因此,培训员工时,要设计差异化的培训方案。如果你要培训的是决策层,要做的就是把他们培养成具备小CEO的能力;如果我们是要培养基层,就需要培养他拿结果的能力;当你的培训对象是中层时,他的胜任力则是承上启下,负责战略落地,要针对这一点来设计;倘若你要培训的是营销部门负责人,那么就要根据他的胜任力进行建模。



你培养每一层干部,就要研究这一层干部背后的胜任力,再基于胜任力建模进行课程体系的设计,千万不能一刀切。如果脱离了胜任力建模,很遗憾的告诉你,你苦心孤诣搞的培训都是在做无用功。


我们常常看到很多企业每一年花几百万、几千万在员工的身上,但并不能帮助员工成长,只能无端造成大量资源的浪费。


也有很多企业是根据胜任力建模来设计课程的,为什么效果还是不好呢?


我要明确告诉你,培训之所以有效果,不完全是课程的功劳,而是以结果为导向的训练发挥了巨大作用。


有研究证明,有效的培养不是靠课堂学习,而是实践锻炼普遍的共识是10%~20%的学习来自课堂,80%的学识是靠“做中学”


你要问自己,当他们学到了一个内容,有没有让他们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很多企业是没有的,员工培训完就结束了,要么这些人即学即忘,要么真正遇到问题的时候,还是不会用自己学到的知识。


这种情况有点像我们在学生时代,老师在课堂上教数学,讲了知识点和解题的方法,然后敲黑板,问下面的同学:你们学会了吗?


很多同学点头,然后信心满满地说学会了,当时从理论上确实是会解答了,掌握了解题的思路。但真正做题的时候,是一知半解的,一旦出现变式,就被难倒了,根本不会举一反三。


原因就在于只学习课程,根本没有把知识吃透,只有通过不断的练习,才能融会贯通。



而我们学管理也是如此,你真的以为知道Review的流程后,你就会Review了吗?Review的功力不是背流程得来的,是一次次练出来的。


学习之后,一定要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把所学的知识有效转移和应用到公司实际的问题中。看不到结果的练习等于没有练习,所以我们不仅要练,练完还要考核结果,做相应的绩效考评。


通过一系列的培训和专门训练,终局无非是这三种情况:


第一种,大家通过培训和学习,所有人的氛围和状态起来了,比以前更加敬业,在工作中能够更加投入,更有激情。


第二种,管理者的意识有了很大的改变,比如他是一个基层管理者,之前喜欢亲力亲为,总是觉得下面的人干得不如自己好,于是自己亲自上手,而现在他知道了管理是通过别人拿结果,基层管理者的价值就在于培养了多少人。


第三种,非常直接的带来结果的提升,无论是产品还是销售,都能带来结果的提升,如果是做产品的,做得比以前更好;如果他是销售岗,自己的业绩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我曾经强调过无数次,无论你是一个管理者还是HR,都需要我们能够识人心,懂人性。只有当他们真的能够拿到结果,你设计的培训能够帮助他们提高业绩,帮助他们更好的解决团队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他们才会相信你,才会认真务实的去对待这件事,从而进入一个正循环, 拿到更多的结果。


因此HR和老板还有一份额外的任务,你要陪伴他们,并且持续跟踪3~6个月,直到你的团队拿到结果为止。


最后,我想告诉大家,培训是有章法的,不能一刀切,应当根据不同的培养对象制定相应的培训方案,以求培养出符合公司发展的多种人才。 

标签:

员工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