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味道、不会闻味道的管理者,不是好的管理者

来源: 六一

2022-04-13 03:48:32

 

看人,一定要“闻味道”。


好文3707字 | 10分钟阅读


导读

前引:


在阿里巴巴(以下简称“阿里”),有这样一句话:看人,一定要“闻味道”。“闻味道”是阿里很重要的人才选拔准则。


2000年,阿里拿到软银投资后,立志做全球顶尖公司的马云,开高薪四处搜罗高端人才,只要是名校、世界500强背景都招到阿里。


然而一年多后,大量高端人才入驻,带来了不好的氛围,稀释了阿里的创业文化,员工们不再为业务拼命,不再思考如何创新,而是躲在流程背后,拿着高薪却不愿多付出,不把工作当事业。


卫哲曾说:“过度地强调技能,忽略非技能因素。跨国公司经常犯,阿里也犯过,不过纠正地快,非常坚决。”


一年后,马云辞退大量的高端人才和职业经理人,亲自抓招聘,甚至连保安都要面试,才有后来的阿里铁军和纯粹的阿里文化。


马云在内部反思,要找业务技能强的其实不难,付比市场上高一些的工资就可以,然而组建一支强力的团队,是要看这个团队里到底有没有一群很合适的人,这就需要“闻味道”。


闻味道:员工和你“味道相投”吗?

一个企业发展之路漫漫,能力可以培养,路径可以调整,但团队必须是一路人,可以背靠背打战,面对面争论。

例如,同是名校毕业,有3-5年工作经验的两人,在简历技能上基本没有差别。但他们的“非技能因素”却南辕北辙,例如能否吃苦,是否经受得住压力,对工作的投入,责任心,使命感都会有不同。

在阿里,面试都会问一些“非技能类因素”的问题,作为人才的判断,如:

  • 你这辈子吃过最大的苦是什么?

  • 你这辈子吃过的最大的亏是什么?

  • 你这辈子受过最大压力是什么事?


就是在“非技能类因素”上下功夫,阿里才打造了铁军文化。


很多人觉得是因为马老师的"忽悠能力",让阿里早期团队有高追求,有使命感,愿意吃苦俯下身子干革命。事实上是阿里在人才选拔时,靠“闻味道”招进了一批愿意吃苦,打硬战,有使命感的好苗子。


(马云和早期团队)


不少创业者和高管,缺乏“闻味道”的思维。在搭建团队时,招到的往往不是自己想要的人。如讲究格调设计感的公司,从某做大众流量的互联网公司招了个产品总监,结果双方因为对产品理念不同搞得很痛苦。


卫哲曾说:“人的分类没有对错。错的是什么呢?不同类的人,天天要坐在一起,天天要在一起共事,你可想而知,心情不愉快,工作效率低。”所以,在搭建团队时,闻闻味道很重要。


一个优秀的团队,是上下一心,同仇敌忾;一个失败的团队,却是沆瀣一气,貌合神离。一个真正优秀的团队是有灵魂的,说不一定说的出来,但一旦身处其中,你就感受得到。



管理者需要的味道:简单信任

管理者之于团队,犹如日月之于天地,阴晴圆缺是每个人都能清晰看到的,一个团队的味道,根源在于团队管理者的性格与特质。

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往往是性格鲜明的,问题在于在保持各自性格的同时,需要有什么样的管理者共性呢?一个优秀的中高层管理者,一定要的味道:简单信任。


简单是简单真实,管理者需要做真实的自己,将心比心,不矫揉造作,不粉饰太平。阿里有句土话:“因为信任,所以简单”。一般的中高层管理者一旦有了丰富人生经历,对于工作,有了自己的价值判断,从复杂变得简单就会比较难。

面对人情世故,依然相信人性向善;百战胜败常事后,依然轻装上阵;衣食无忧后,依然兢兢业业。简单,真的不简单,简单的背后,需要强大的内心与自我管理。

简单,就是说到做到。要让团队做到,必须自己做到,小到一个迟到早退,大到战略布局,做你所说,说你所做。自己可以做到,才敢要求别人也做到,否则所有的要求只能是过眼烟云。

简单,就是奖励要奖得心花怒放,惩罚要罚得心服口服。《韩非子》中说,奖罚是管理者的二柄,奖罚做好,群心有向,活力四射;奖罚做不好,军心涣散,内耗不断。


“赏不服人者叛”,奖励不能服众,团队也会土崩瓦解。举一个实际案例:


一家企业刚从竞争对手那里,挖到一员大将,担任公司要职。因为人才来之不易,同时老东家想以更高待遇请他回去,所以在年终,老板给予了很丰厚的奖励。 


人才最终留了下来,但奖励由于没有以实际工作的绩效为标准,引起多名老高管不满,认为奖励不公,纷纷以离职要挟。


“罚及无罪者酷”,如果惩罚不能服人,不该罚受了惩罚,该罚的没有处罚,或者处罚的力度宽松不到位,都会引起非常大的动荡。


对于管理者而言,把惩罚做到位是最大的挑战。胜利之时,欢腾团结是理所当然,但兵败之时,依然能全身而退,井然有序才是难得。项目总有成功失败的时候,能够在顺风顺水之时成就事业,在逆风逆水之时成就团队。



在街上如果有陌生人骂我们,我们一定会和他拼命,但如果是父母批评我们,甚至打了我们,我们依然接受和理解,是因为相信他们是为了我们好。


所以,相信团队的每个人都是有能力的,而成长过程如果有痛苦和需要给出痛苦,作为管理者就要用一个勇敢的心。简单,背后是相信自己简单的信念。


管理者如何去闻员工的“味道”?

在工作中管理者要如何去闻味道?

  • 望,走动式管理,管理者不是坐在办公室里,而是在办公区走动、闻味道。管理者对团队的观察,员工的表情、眼神,甚至是与他人对话的音量。
    如果眼神没有互动,声音低小,其实是没有安全感的,是不好的氛围。这样的情况一般会有的原因:团队leader十分严厉,这样的团队要如何去要求其创新,要求业绩呢?这样没有安全感的团队也是没有战斗力的。同时,管理者不仅望别人也要望自己,自己要经常“照镜子”,尤其是在自己问不出味道的时候,身边的小伙伴就是自己的镜子。

  • 闻,去感受对方的气场,以及感受这样的气场是否合拍。

  • 问,就是要沟通,在沟通中去了解对方的情况或是问题。

  • 切,以小见大,从小问题、小细节中去察觉问题,切中问题的要害,并追根究底,抓住问题的根源。

团队的味道是炖出来的,做HR就是需要润物细无声的去做。

  • 首先,要营造敢讲真话,敢犯错误的氛围,因为就是要试错,在犯错中人才能获得成长。而管理者不仅在闻员工的味道,员工也会闻管理者的味道,因此管理者要以身作则,让员工去信任你,你要什么样的味道,团队就会给你什么味道。


  • 其次我们要如何闻味进而调味?当我们觉得员工做的不好,没有达到预期的时候,有没有去思考过我们是否去告诉过他们要如何去做,每一步要如何做才能达到目标。有时问题并不在员工,而是在于没有人告诉他们要怎么做


  • 最后要注重培训,并且明白什么样的培训才是有效的培训。就像我们经常参加很多课程,对课程的学习却不知如何落地,真正的培训使每天的晚上的总结,要做到四个狂:狂跑、狂问、狂总结、狂分享。

因此我们做的就不仅仅是只看结果,在过程中的给予要跟的上。


在细节中发现问题,处理问题要做的无中生有

小团队中讲真话的人会多,但是当团队大的时候,感觉和味道就会变。原因在于人数多对管理者能力的要求高了,管理者会有照顾不到的时候,在和员工的关系上,就会产生远近,这时候会影响管理者做深入的判断。

在管理中要形成“客户第一”的概念。需要明白谁是客户,做到视人为人,客户不仅仅是给钱的人,也是自己的员工,要像对待客户一样对待员工,去关怀员工,面对员工通过情感去留住人。

对问题的处理要做到无中生有(在没有问题的时候,借鉴其他团队的问题)、以小见大(考虑一个人的问题会不会成为团队的问题,其他人会不会有,是不是普遍问题,不是的话就单独处理,是的话就要提出来,小问题大动作。处罚要因人而异,直指他的痛即不愿意做的事情)、大问题动手术(出现大问题要直接“手术切掉”),但是这样的威慑作用会消失,所以还是要做“无中生有”的事情,经常察觉并处理掉小问题。



在工作中我们通常会面临什么样的问题呢?


首先,管理者要有清晰的认知:


1)什么样的团队是好的团队?


2)要清楚一个团队只有业绩是不可以的,不是歪门邪道就可以取得业绩的。


3)我们如何才能发现组织当中的问题呢?


什么样的现象能够告诉我们有问题存在呢?通常是在细节当中。


在与员工的相处中,要把握到员工的真实需求,员工在发展当中,不同处境的员工有不同的需求,就像马斯洛的层次需求理论,管理者要去满足不同层次的诉求。我们通常会面临两种不同的人:


一种是有自驱性的人,那我们就要去发掘背后的原动力是什么。


现实中,很多人谈话都是围绕着业务在谈。实际上要做的是将生活与工作有机的结合,不仅是了解员工的工作也要了解生活。其实往往一个人在生活上是如何做如何想的在工作中也是同样的思维,会将这种思维推导到工作当中。当我们能准确的把握他的需求,并满足这个需求的时候,问题也就解决了。


第二种是需要去推动的人。


那味道是什么呢?味道没有对不对,只是喜欢不喜欢。而是否喜欢、是否对味,需要去聊和共同的相处,这样的阶段会出现味道的相融,这也是在拉近和员工之间的距离。对味道的把握需要我们能深度理解人性,了解员工的原动力,即对其需求的挖掘。这就是上边提到的在细节中去闻味道,我们要知道好的奖励不是钱是对其来说是唯一的。 

标签:

管理者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