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大课|俞朝翎:真正能在未来解决事情的,是年轻人

来源: 俞朝翎

2022-03-05 22:05:00


作者 | 俞朝翎 编辑 | 六一


导语:2022年1月16日,创业酵母年度大课圆满结束。本次年度大课,创业酵创始人俞朝翎老师分享了混沌时代,如何管理好我们的组织以下为11000余字长文,经整理供你学习思考。


为何混沌?就是因为现在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第一个,都说人到四十,四十不惑。可是我在跟很多企业家交流时,他们发现自己40岁以后越来越困惑了。 


譬如他们经常会问一个问题,现代的年轻人越来越难管理了,一旦不顺心就炒老板“鱿鱼”。


第二个,你每个月都有很多的团建费,请大家吃饭、唱歌,但是该不听的继续不听,该抱怨的继续抱怨,很多老板想不明白我为什么花了那么多钱,员工却不认可你做的。


第三个,你的产品明明比竞对要好很多,为什么人家的产品就卖得比我要好呢?


第四个,你在研发上花了很多钱,但是产品始终得不到大家的认同。 


所有这些问题,都是他们想不明白的,这其中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在我看来,看不懂这些问题,有三个主要方向:


第一个,看不懂的人。


第二个,看不懂市场,市场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让你无从适应。


第三个,看不懂营销手段,为什么别人的营销手段现在会这么火呢?


接下来我详细跟大家分享一下,碰到这些问题该怎么办。


第一个方向,看不懂的人


为什么会看不懂?


在这里,向大家举一个例子,关于性别的问题,大家都知道,我们做战略时,都会有战略定位。


客户要分年龄段,我们通常会把60岁以下分为年轻人,60岁以上叫中年人,80岁、90岁以上的称为老年人,这个定位其实是比较宽泛的。


回到性别上,你可以思考一个问题,整个人类有几种性别?性别在我看来,基本就只有两种,一种是男的,一种是女的。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们做研究专门查了资料,现在的人为什么看不懂,特别是年轻人?因为他们有56种性别。


现在所谓的混沌,就是因为我们的性别都有56种,我们的性格、人性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就是市场混沌的原因。


再来看一看这个时代的变迁,我们以前都把10年界定为一个年代,我们现在是5年一个划分,但到了00后,未来可能是 3 年或者 2 年做一个划分。


所以大家可以看,60年代、70年代的人完全不一样。


60年代的人不知道什么是离职。


70年代的人,会觉得职场是试金石,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我们会把合理的叫锻炼,不合理的叫磨炼。


到了80年代,工作是可以创造价值的,一切皆有可能,哪里钱给得多,就去哪里。


这个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年代在发生不断的变化。


那么到了90后,就变成了领导骂我,我就离职。


95后的人,就会说:“我不爽了,我要离职。”


到了00后,就成了领导不听我话,我就离职。


反过来我们看80后的人,今天80后全部都40了,虚数来说41了。


这一类人都经历过60年代、70年代人的教育,他会觉得自己好不容易“媳妇熬成婆了”,但是他会发现自己想教育“媳妇”时,时代发生了改变,现在都是婆婆哄着媳妇。


很多人会觉得现在的90后、95后甚至00后真的越来越难管理了,自己好不容易做成了婆婆,还要看00后的脸色。


稍微他们一点脸色,他们就会觉得不爽。


他的不爽不仅仅只是领导,还会是组织,如果这个组织不喜欢,他就要离职。


甚至还会涉及到我们所服务的客户,如果这些客户让他不爽了,他就要离职。


因此现在的离职原因,不仅仅是看领导的脸色,还要看团队氛围以及他所服务的客户。


昨天有一个客户跟我诉苦,他们公司小伙伴不喜欢自己所服务的客户,想让他换一批客户,他说自己好不容易就这些客户,自己员工还在那里挑。


从这里你不难发现,现在管理的主力军80后做管理真的特别难。


这个过程中,还会有一些听不懂的话——网络词汇。


这些网络词汇的字面意思,我们在网络上都能学到,比如YYDS、躺平、好自为之。表面上看是这层意思,但现在年轻人内涵真的太丰富了,还会有第二层意思。


我列出来的这些网络关键词,是2010年以来比较具有代表性的。



这些网络词,除了表面含义之外,背后还有另外一层意思,这是网络上不太传播的。


所以你在跟年轻人交流时,光听懂了他表面的意思是不够的,还得观察他当时的表情、语境,来判断他到底是哪层意思?


这里分享一个小故事。


我在跟95后小年轻们开会时,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我不配”。


当时我们在开一个会议,比如这次年度大课,我们要开一个怎么把这个大课开好的会议。


有个96年男孩站起来提了6条建议,这6条有两条跟他有关,其中有一条他提得很好,但跟他没关系,这条建议是他给兄弟部门提的建议。


我说,你这个提得很好,你理解得这么深刻,这件事情就交给你负责。


没想到,他站起来很认真地跟我说:“俞头,这件事情我不配。”


我就听不懂了,我问他你是当面拒绝我,还是你的能力很差,不能胜任。


我自认为自己的管理能力还行,对人的判断也还可以,我分配任务时,通常都会选择像他这样有能力的,能够接下这个任务的人。


这次会议总共12个人参与,在场11人都笑了,而我蒙在鼓里,难道是自己说错了?


因为大家的笑,包含一点坏坏的感觉。


如果你遇到这样的场景,你会怎么应对?


所以,我很认真回答“你配”,这个词虽然是谐音梗,好在缓解了当时的尴尬。


我说了这句话,大家也笑了,但这个笑和前面的笑不一样。


最后,我还是去跟他讲,这件事还得你去做,因为你理解得比较深。


他可能迫于我的淫威,就答应去做了,这件事也就过去了。 


但我依然想不明白“我不配”到底是什么意思。


于是会议结束后,我单独和他沟通。


我问,“我不配”到底是什么意思,你帮我解释解释这个词。


他说,第一,我当时的第一想法是这个工作是兄弟部门的,为什么你不分配给他们,而要分配给我。


是不是提意见越多的人越容易受到工作的指派,这个对我不公平的。


我就拿这点工资,让我做超出工资部分的工作,我心情其实是不爽的,这时我会觉得“我不配”。


我说,还有没有别的含义?


他说,还有第二层含义,看在我和你之间关系还不错,我告诉你第二层含义。第二层含义是我看你年纪大了,不好意思直接拒绝你,我只能说“我不配”。


我说,还有这么有侮辱性的第二层含义在里面,那你到底是第一层还是第二层,还是两者都有?


他最后说,第一层。


所以,跟年轻人的对话真的让我匪夷所思,不断地跟他们交流,会发现很多有意思的点,你能从中学到很多跟得上年代的事情。


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跟我们以前的不太一样,还有第二个原因。


我在公司里也调研了很多年轻人,分析他们的行为。


发现现在很多年轻人有月光族、啃老族、用贷款解决超前消费,但也有极度抠门的,有一天我在一个平台上发现了一个新的词汇——极度抠门攒钱族。


你知道在北京生活一个月需要花多少钱?有人说一万块钱。


但这类人却在网上分享,他们在北京生活只需要两千块钱,在他们身上,我学到了很多他们省钱的方式。


还有一些人,会佛系养生,没有更高的追求,现在开始保温杯里泡枸杞,开会时天天拿着保温杯,杯子里基本都是人参枸杞。


他们还有另外一个表现模式,晚上会带着护膝、养生茶去蹦迪,彼此之间会有个口号,叫做“为了不熬夜,那就通宵吧”,这是95后的一种表现。


95后还有另外一种表现,你会看到现在满大街有很多穿复古唐朝衣服出来拍照的人,这些衣服价格动辄就上万。 


所以,你现在说这些年轻人不爱钱,是不对的。


一套服装一万多块钱,还没算上摄影器材,选各种景色,这些都是极度花钱的。


当然,也有会一些极度追求潮流的人,这两类人也很极端。


我还看到过这样的人,一旦遇到挫折,就会觉得人间不值得。 


他会跟你说,老板我不干了,人间不值得,要回去休养一段时间。


可是第二天,他们又激情昂扬出来战斗,声称要“干翻全世界”


这么多的极端,有没有可能出现在一个人的身上?


其实现在很多年轻人,是集这些极端于一身的,这会造成你管理上的很大麻烦。


在这次分享前,我在公司做了很多调研,调研中有一个聊天让我印象非常深刻,聊天对象是一个97年的女孩。


她跟我分享她谈恋爱过程中有一个很好玩的故事。


这个故事大约发生在两周前。


她在杭州工作,男朋友在上海工作,一个礼拜只有周末见一次,不是她去上海,就是男孩来杭州。


两周前的一个周末,男孩从上海来看她,来之前发生了一个意外——腿摔断了,他是打着石膏、柱着拐杖从上海赶到杭州的。


到家后,她跟男孩说,今天我想去爬山。


说完这句话,她就自己出去玩了,而男孩就在家里玩了一下午的《王者荣耀》。


如果你是女孩,你会这样干吗?很多女同学会说她不会,她一定要陪男孩。


我听完之后也很纳闷,我问女孩,为什么你要一个人去爬山?


她说,她当时就想去爬山。


我说,你男朋友都来了。她说,来了就来了,跟她没关系。


我说,他是专门来看你的。她说,那又怎么样。


我问,你有问过当时男孩的感受吗?她说,他很happy,很享受一个人打游戏。


我说,你最起码租一个轮椅带着他一起爬山,起码两个人要在一起。


她说为什么我要弄一个轮椅,带着他多麻烦,我一个人听着音乐、一个人爬山不是很好吗?


晚上7点回来,他们吃了一顿晚饭,第二天早上又把男朋友送回上海了。


这个故事告诉你什么呢?一个人的孤独经济,他可以享受孤独,他可以享受一个人的乐趣。


我那个年代,从小受到的教育是,当我一个人宅在家时,我的父母、老师、长辈都会跟我讲,一个人在家是很可耻的,你应该和小伙伴们一起出去玩,要讲究团队,你怎么能一个人待在家呢?


但是现在,年代完全变了。


那个女孩觉得一个人玩,最大的好处是没有人在她耳旁唠叨,可以一个人享受听音乐、爬山的乐趣。


从孤独可耻到现在享受孤独,这是巨大的跨越。


所以,这就产生了一个看不懂的市场。


第二个方向,看不懂的市场


留心观察一下现在年轻人的市场,你就会发现和你的年代完全不一样。



这张图的左边告诉你为什么这些人会单身,右边告诉你这些人主流消费在哪里?这从中衍生出了一个新的市场——孤独经济。


在孤独经济中,很重要的点是现在大概是2.4亿人独居,3年前还是1个亿,为什么3年间涨了1.4亿?


你会发现,很多商家、很多人就是抓住了孤独这个商机。


思考一下,你一个人吃饭时讲不讲究?


我一个人吃饭时蓬头垢面,周末我起床煮碗面就结束了,不需要整理。


可是现在的年轻人,一个人吃饭也会讲究仪式感,要吃得很精致,给枯燥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乐趣,这就叫“一人食”。


比如,某品牌的“自嗨锅”,一年增长了10倍;


比如,这一碗拉面,平常一个人吃的时候,路边摊搞完了立刻回家,但一个人吃的这个拉面,一个季度就突破了一个亿。


而且这碗拉面特别精致,不是普通意义上的一碗拉面十块、二十块。



特别是右边这张图,一人食的经济当中,现在很多的店铺空间很小,就让你一个人吃的,但有一定的社交属性。


我们再来看房地产,越来越多的小户型成为主流,还有一个人的电饭煲、一个人的小家电,特别迷你、特别好玩有趣,一个人的家电形成了千亿规模。



单身饲养宠物率越来越高,特别是发达地区,越来越多的单身族会养宠物,自动投猫粮机器、猫砂会成为他们购买最多的商品,慢慢形成了很多产业带。


还有一人行,一个人的旅行越来越多,各大旅游网站上,会有很多一个人的旅游——不知道去哪里玩。


我们以前会说,“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但现在很多人的玩法不太一样了,甚至都不知道去哪里,下文我会跟你分享为什么他们不知道要去哪里。


第三个方向,看不懂的营销


接下来,讲一讲看不懂的营销。


有看不懂的人、看不懂的市场,就会有看不懂的营销。


蜜雪冰城主題曲《oh,Susanna》特别有魔性,我第一次听这个一点感触都没有。


两天以后,我们去一家酒店开课,我路过蜜雪冰城,不自觉地哼起了这首歌,霎那间觉得很奇怪。


更奇怪的是,后面跟着我的人,也在跟着我哼这首歌。


这首歌真的很魔性,而且这么魔性的歌被翻译成了16国语言,形式各种各样的,有交响乐、电声、传统的。



所以,你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在某一个平台,全是一些专业人员在做一些娱乐的事情,让它变得好玩、有趣。


这里,我再跟大家分享一个人——律师罗翔。


你知道他在全网哪个平台播得最好?B站。


很难想象在B站上,会有那么多的年轻人喜欢他。


那么一个年轻的网站,我想注册都注册不进去的,因为它有一百道问题,我的评分非常低,我以为自己很懂,结果就是注册不进去。


这些是我们看不懂的。还有一个新的现象,叫“万物是盲盒”。


有一家公司做盲盒的,去年还上了港股市场。


图中的盲盒,我在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在这里,我想分享书籍盲盒。


我以前通常会认为知识改变命运的,到这里却是命运改变知识。 


明明是花钱想去学知识,他最后居然给一个随机包,包里是什么不知道。

前文提到了旅游,我们经常会说要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事实上,现在的年轻人虽然会说要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游,但他其实并不知道要去哪里,目的地是花钱以后随机开的。


要在以前,我们会把攻略做好,比如我们总裁班在三亚开课,去之前我们要做好各种各样的准备公司,酒店、去哪玩、周边的饮食怎么样。

年轻人现在根本不需要这些,今天突然想起来要旅行了。

他就会跟我说,明天我想请个假。

我说,你去干吗。他说,我要去旅游。 

我说去哪里。他说,不知道。

我说,你不知道去哪,你为什么要请假呢?他说,现在都这样,老板你out了。

你就会发现,现在的年轻人真的超会玩。

当然还有我喜欢的喝酒,喝酒和游戏在一起。每个瓶子里面都有一个你喜欢的游戏人物,关键是你要齐集,喝全了才能拿到一整套。


今天的主流已经是“非主流”了,所谓的千人千面,现在是一个人有千面。


这就是现在的年轻人,他蹦迪时是骑着单车去的,为什么会骑着单车去呢?他的回答是该省的要省,该花的要花。


这种更注重自我独立,更需要有自己的感受和对自由的追求越来越多,从而这些新的变化,会产生新的商业。


刚刚讲了“孤独经济”,还有“颜值经济”。


今天的“颜值经济”不仅是人长得好不好看,还要看你的产品好不好看、你的产品酷不酷、你的外观好不好、你的包装行不行……


只有越来越好看才能满足不同人的需求。


当然,还有所谓的“情绪经济”。


 “造梦师”有没有人听说过?你晚上做了一个梦,他帮你画出来,现在这个岗位越来越吃香。


还有所谓的“制云师”。比如今天北京晴空万里,小学生的说法就是今天晴空万里,天上飘着一朵朵白云。


“制云师”的概念就是,你看到的一朵云你觉得很好看,他可以通过现实当中的物料帮你做出来。


“情绪经济”还能这么干,我本来以为就是发泄一下情绪,没想到还可以变现,而且这个岗位被评为未来十大行业中,越来越受欢迎的职业。


当然,还有所谓的“悦己经济”,美容现在不仅仅是化妆品了,还会很多别的东西出现,美容这个行业在未来会越来越火。


因此,80年代、70年代、60年代的人还追得上去吗?关键是追还是不追。


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来看看现在的年轻人对自我的感受,对独立、自由的追求是亘古不变的。


回想我年轻时,80年代我会追流行音乐,港台的邓丽君、四大天王、谭咏麟、张国荣。


那时候我的穿着是长头发、喇叭裤,这个以前很流行,而且还带着四个喇叭的录音机,声音很响,还有那个年代特有的摇滚乐——崔健。


那时候,当我穿着这些东西出来时,听着这些乐曲,我父母那一代就会这样说我,“都是什么奇离古怪的事情,好样不学,看看隔壁的谁谁谁……”


这就是我最讨厌的隔壁的某某某,通常他们都比我们做得好得多。


所以,每一代的年轻人都有自己的追求,关键是理解。


我们那个年代提出一个口号:理解万岁,用到今天来说还是可以用得到的。


第二个,新的土壤才能萌发新的思想,现在的年代迭代速度越来越快,以前我们讲一个年代是十年,现在是五年,未来很有可能是两年、三年,速度会越来越快。


最后一个,无论今天你创办什么样的企业,核心面向的是未来,既然是未来,谁是你的未来呢?年轻人。


我和很多企业家交流时,他们都说现在的年轻人不靠谱。


我说如果时代就这么轰轰烈烈走下去,真正在未来能解决事情还是靠年轻人,因为年轻人才能懂年轻人。


所以,你在做企业时,要注重年龄结构,如果你想要创新的话,年纪大的人很难创新,结尾我会告诉你中年人、老年人如何创新。


识人心,懂人性


管理核心的本质,就是识人心懂人性。


我们讲文化、讲人很重要的点就在于怎么拿捏这里的尺度,无论混沌也好、乌卡也好,它的本质就是人。


人是不变的,人的欲望和需求是不变的,只是今天的展现形式会变。


因此你在追求变化过程中,更要注重的是什么呢?


未来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唯一不变的是什么?


Cherry讲那么多企业家,满足客户永远是放在第一位的,这个是背后的本质。


套用一句古人的话,天性,人也,人心,机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


“天性”,往大了说是一个社会,往中了说是一个组织,往小了说可以是一个家庭。


“人也”是什么意思呢?要搞定社会、组织、家庭,搞定人就可以了,人是关键。


西方的管理和中国式的管理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从老外的角度来说,他们一出生,就比中国人多一个社会属性,一出生就被送到教会,他们会有教父,他就是按照教会里流程、体系、制度做。


中国人社会不一样,中国人是以家庭为管理单位的,自古以来儒家作为我们的指导思想。


所以,要想搞定一个人,就先搞定这个人的人心。


在中国,你还是要讲究一下感情的,不像老外完全标准化。


当你做可标准化、可复制化的过程中,一定要讲灵魂,这个灵魂就是人的情感。


所以,小企业初创时,我们讲上阵父子兵,打仗亲兄弟,一定要搞定人,人一定要搞定人心。


“机”是枢纽,真正的枢纽就是人心。


因此你会发现管理其实也很简单,搞定人心就可以了,所以才叫立天之道,以定人也。


这是识人心、懂人性背后的逻辑。


在这个过程中,有三个哲学观点,是你必须要学会的。


首先,我们要诠释什么是人。


马克思说,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关系衍生出人的欲望。


人是生活在社会上的,他不是独立的,我们现在很少在深山老林修炼了,我们基本都是大隐隐于市。


我们基本是在人多的地方磨炼自己,他其实是人的社会关系的总和,从而通过社会关系衍生出欲望,人类的进步有欲望是好事。


很多时候,我们会说给和尚上管理课很难的,因为他们没有欲望,但事实上和尚也是有欲望的,他们的欲望是成为菩萨、佛,这是他们修行的背后逻辑。


所以,不管你是哪一类人,都是有欲望的。


第二个,马斯洛说,欲望是不断发展的,当你满足一个欲望时,一个新的欲望就会产生。


苏本华也说,人生就是不断地在痛苦和懈怠当中做摇摆。


什么是痛苦?当你的欲望不够满足或者达不到时,就痛苦。


什么是懈怠?当你满足了以后,你就会懈怠。


运用在管理上,是怎样的?Cherry说她从小就是千里马。


我和她相反,我从小就不是千里马,我以前梦想是吃香蕉吃到饱、吃鸡蛋吃到饱。


稍微大一点以后,别人问我理想是什么,我说我的梦想是做科学家。


等到我高中的时候,我的梦想又变了,我的梦想是做一个武侠里面的武林高手。


每一段时期,梦想是不一样的。


到我工作时,唯一梦想是有钱、可以找女朋友。


等我有女朋友时,唯一的梦想是赚钱还房贷。


等我还了房贷、买了车以后,我的梦想是换大房子、换好车。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句话:当你满足一个欲望时,一定会有新的欲望产生。


做管理时,你如何把握好每个人的欲望?他到底是要成就感呢?还是要先满足他的生理需求呢?还是自我实现呢?


这是你管理背后的本质。


紧接着第三句话,能量是守恒的,当你满足一个欲望时,要付出同等的代价。


你付出多大的代价,你就会获得什么样的欲望。


当然,你付出了,还不一定能满足欲望的实现;但是你不付出代价,永远不可能实现愿望。


当你的欲望不能被满足时,如果相差比较大的时候,你就换一个欲望,否则你一直生活在痛苦中。


但如果你觉得离目标比较近时,你就必须全力以赴。


有一句话叫,极度渴望成功,愿付非凡代价,正是这个道理。


这三句话诠释了什么是人的欲望,如何才能把握好人性的本质?


你要做好顺人心的事,而不要做逆人心的事。


酵母价值引擎:W=U²t/R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看酵母的价值引擎,你做业务时,一定要注重业务的梳理。


我在跟企业家交流时,他们通常说我的组织发生了问题。


我说你的组织发生了什么问题。


他说我的组织离职率很高、执行力不行……


这些看起来是组织的问题,其实并不是。


事实上,你在管理中,要做到不要为了组织的问题,去解决组织的问题。


你要先看一下业务逻辑有没有梳理清楚。


所以,在这里跟你讲讲,业务逻辑是什么。


你要搞清楚客户在购买过程中,到底做了哪些动作,有了这些动作,你才可以设计在哪一个环节去帮他。


这三张图就诠释了什么是业务逻辑。


第一张图,用户是如何从需求到决策,到购买,再到满意的。



客户想购买一个产品,他是如何产生需求的呢?


首先,你要知道客户产生需求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这个需求核心是天我、他我、自我。


“天我”就是我和社会之间的关系,“天”通常指的是外部的市场环境,你在这个社会当中如何生存。


因为天是无情的,视天下万物为刍狗,你如何能够生存下来?就是你的生理需求如何被满足、怎么赚钱、怎么工作、怎么学习,满足你最基本的需求。


“他我”是什么?我和别人之间做对比,同学怎么了、朋友怎么了、邻居怎么了,你和他们做对比时,会产生一种购买的欲望或者是往前走的动力。


“自我”,你要不要自我调节,很多时候,你会自己和自己比,你不和别人比,和自己比,你有没有比去年进步,有没有比昨天进步。


在这个过程中,就会产生了购买的诉求,比如生存阶段,要买米、买油,就产生了购买需求。


你和他人比的时候,今天我发现cherry有这么漂亮的围巾,我要不要买,这是我和他人之间的比。


还有一种是自我的,我觉得我有需要,我想对自己有进一步的要求,所以我会产生购买的需求。


有了这样的需求以后,他就会找商品,所以他下定决心买的过程中,又会出现一堆的思考路径,他就需要有一个比较好的理由:


比如这条围巾很紧缺,限量版,就缩短时间尽快买;


比如刚刚好有促销,就加紧买。


当他形成购买,商品拿到手以后,他才会想买这个商品他满不满意。 


如果他满意就做二次传播,所以才会有转介绍、发朋友圈,形成第二个闭环。


这是客户购买的基本动作。


第二张图,销售在用户决策的过程中,如何起作用?



谁来服务客户?员工。


员工如何服务客户,当客户产生需求时,如何知道用户已经有需求了?就是用户触达。


从一线员工的角度来说,直接和用户联系就会需要更多的销售线索,从ToB来说,是销售线索;从ToC来说,是流量。


有了这些之后,他会发现需要更多的东西,来做需求的转化。


他需要什么东西帮他接触更多的客户呢?需要技能、相应的销售工具、相应的流程。


接触到客户以后,要做需求转化,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有技能、政策,需要有相应的心态辅导。 


再到促成客户成交,最后是客户的满意度,这是员工要做的事。


第三张图,组织如何为销售赋能?



组织在设立过程中,核心是提高员工效率,让他更好地为客户服务,降低工作的难度。


如何帮到员工更好地成长、拿到更多的业绩、更好地服务更多的客户,这是组织要研究的问题。


在市场开拓时,你除了要求员工自己开发一些客户以外,整个组织如何能够帮助员工触达更多客户,让客户知道你的产品?


这就需要设立的市场部、互联网客户的运营部,这些部门的出现,极大地帮助了用户知道你的产品,同时也让更多员工接触到更多的客户。 


所以你要通过组织结构的设立,满足客户更多的需求。


第二个,当员工拿到销售线索后,你应该怎么设立后台的部门呢?


你要设立HR、做培训部,要让员工更好地在这个过程中,心情愉悦地服务好我们的客户。


他们每天做同样的工作,同样的一个说辞可能一天要说8遍,如何让他们保持更好的动力呢?


你要设立很多好玩的东西,让大家很舒服地解决日常工作中枯燥的事情,提高他们产能,最终公司获得更高的业绩。


有了更高业绩以后,你要成立客户服务部、产品反馈部,让更多的客户跟我们有黏性,跟你有情感的连接,然后形成二次传播。


组织的设立是围绕着员工做的,员工是围绕着客户做的。


什么叫客户价值的引擎?这里有一个物理公式。


W=U²t/R


U是电压,电压是我们的策略,如何更好地为客户服务?其实是有策略的。 


比如到底是A平台还是B平台做投放,还是两个平台同时做投放,你要做选择。


这里要记住,U既然是平方,它一定要求大于1的,如果低于1或者负数的话,它是没有用的。


所以,你定策略一定是要定正确的策略。


第二个,这个环节很重要的是t(时间)。


很多人说时间是一个不重要的话题,因为我迟早会知道的。


但你要清楚地知道,你的策略有一些是短期的,有一些是长期的,甚至有一些战略可能需要三年到五年才展现得出来。


我们有一些国家政策要三年五年甚至十年以后,才能凸现出来,但是我们有一些策略,马上就能凸现出来的。


比如促销,今天买2赠1,今天打八折,马上就可以看到市场的反馈。 


所以很多策略是通过时间得到反馈的,你要快速地迭代。


最后一个是R,你在实行这些策略时,会有很多阻力,有一些是既得利益者的阻力,有一些是在执行过程中的阻力。


如何克服阻力是很重要的点,我们称之为负向。增强回路如果是负向的,那就会很麻烦。


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有这三个关键的指标。


“天人合一”:文化如何才能落地?


公司发展的核心是用户、公司、员工三者之间的高度统一。


所谓共享经济,也是这样一套逻辑,只有多方共同达成一致,才能产生更高价值。


如何让这三者之间产生共赢? 


这就需要文化在背后做支撑,一个好的文化是能够把这三者之间串在一起的。


你在招人过程中,不仅要看他的能力,更重要的是看他的文化和你的企业文化是不是匹配的。


只有匹配的人到了一家匹配的公司以后,才能迸发出无穷的潜力,否则全是内耗。


所谓的内卷也许由此而来。


这里讲一个星巴克的案例。



星巴克之所以能第二次站起来,是因为创始人舒尔茨的二次回归,在背后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他有三大策略、五个重招,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点是让大家如何清晰地知道文化怎么回到初心。

那段时间业绩下降,产品越来越多,星巴克不仅飘着咖啡的香味,还有面包的香味,这个和他原来的初心就不一样。

舒尔茨二次回归时,带着大家回到初心时,砍掉了很多不必要的商品,他也砍了很多由于盲目扩张在全球开的店。

但是这条命令下来以后,很多人不是愿意执行的,他们觉得这不就是市场吗?这是股东要求他们做的,所以他也砍了很多的人,不换思想就换人。

通过这样的回归,同时他也采取了很多强硬的措施,换了很多人。

星巴克在之后的9个月到一年中,又重新实现了价值的回归。

这个案例是文化当中很重要的一条,当文化不对时,单纯只为了利益,你的业绩只会走下坡路。

套用一句毛主席的话,一切的管理应该是从人民群众中来,再回到人民群众中去。

什么是从人民群众中来?

现在的管理者,无论是基础管理者还是高管、CEO,绝大部分是草根出身,从基层、草根一步步上来的。

你是通过不断地学习、成长、打仗一步步成长起来的,你一步一个脚印在大部分人当中脱颖而出,向大咖学习、向外界学习、向老板学习,你是这么一路走过来的。

怎么回到群众当中去?

人到中老年了如何能够解决创新的问题? 很重要的点,就是回到人民群众当中去。

有一部电影对我的影响非常大,你可以看一看《至暗时刻》,丘吉尔当年在决定要不要和德国开战时,他下不了决心。

他问了当时英国的国王,问了很多议长、议员,众说纷纭。 

有一天他和国王交流时,国王说你为什么不问问英国的人民群众,所以他在地铁里,问英国的普通老百姓,老百姓说不希望看到德国鬼子站到我们英国的大街上。

所以,他回去之后,就发表了一篇很有名的演说,之后他就开战了。

很多组织的创新、好的商品,你要有一双慧眼,既然我们已经不再是年轻人了或者已经跟不上潮流了,团队当中又有很多年轻人,你可以去问他们。

其实,很多好的点都会停留在员工当中,只是你没有重视员工那些好的建议。

所以,在管理中,要有共创会。在普通员工中,让他们好的点子能够释放出来,你要有一双慧眼。

如何判断这个点子是否是对的,你的经验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总结:如何不惑?在于知行合一


大家都喜欢读的一本书叫做王阳明的《心学》,我套用里面的一句话,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你今天开始学习,是所有行为的开始,套用一句土话就是所有的东西都要落地、实行,如果不实行,其实还是停留在你的脑海里。

第二句话,行是知之成,我们所有的行为,是我们知识的一种成果,你把学来的东西放在了行动当中。

所谓的知行合一,不要纠结于知和行哪个前哪个后,知行合一是不能分开的。

同时,我们身处混沌,哪个在前,哪个在后都很重要。

最后送你一句话,混沌时代解决不惑,在于知行合一,贴近年轻人,这是核心根本。




以上是我在年度大课的分享,希望对你有所启发,如果你还想听我更多的管理干货分享,欢迎关注我的视频号。


同时,大课中精彩的视频片段,也会陆续上架到视频号中~


扫码关注视频号


感谢各位聆听我的分享,感谢所有参与到本次年度大课的伙伴,我们明年再见。



还没来得及学习的同学,或者想要再看一遍的同学,快来收藏学习这篇内容。如果你想回看视频,我们将会在春节前上线到酵母工坊App中,请你耐心等待~


如果你想购买我的新书《干就对了》,可以点击阅读原文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