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赚钱这件事,没有你想的那么难”

来源: 酵母酵研院

2022-05-10 01:27:26




很多人觉得钱难赚,但其实赚钱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难。我们之所以觉得赚钱难,是因为没有正确看待它。


有太多的人把目光聚焦在了赚钱上,而忽视了赚钱的本质。赚钱只是一种手段,其核心还是体现在价值上。当你的价值越大,你的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越强,你的收入也会越多。


但很多年轻朋友往往没有这样的认识。他们只关注赚多少钱,而忽略了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当有人告诉他,你应该把当前的工作做到极致。他们一般会不客气的回应:「我只拿了这么一点工资,凭什么我要把事情做到最高标准?」


一个人能不能在职场上走得远,不只是看他的能力,还要看他做人做事的标准,是否始终以最高标准要求自己。尤其是在职场发展初期,如果在单点追求极致,才更有可能实现个人发展的突破。



在我们还年轻,满足了马斯洛需求最基本的需求,没有太大压力的前提下,我们不要只关注短期内的收益,而是要提升我们的价值,不断提高自己的实力,未来才能拥有议价权。


很多人会说:「你别跟我讲这些,我工作就是为了赚钱。」


这么想当然没有问题,但这个世界吊诡的地方就在这里,如果眼里只盯着钱, 往往赚不到钱。当你把事情做到最好,体现出了自己的价值,钱自然而然会来到你的身边。


在之前的文章里也提到过,升职加薪都是被追认的,中间必须有验证的过程。



如果你永远抱着只拿了这么一点钱, 就只干这么一点事的心态,那么你很难得到成长。而你没有证明自己的价值,又怎么可能加薪呢?因此在我们抱怨老板给钱少的时候,你也需要适当思考一下,你创造的价值是否和你的野心相匹配?


真正一流的人才,是钱追着他跑。而二流的人才,才会追着钱跑。那些非常有价值的人,在专业领域非常有优势的人,往往是别人抢着跟他们合作。


因此任何职业都一样,把眼前的事做好,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是关键。当你拥有了非常顶尖的技术,即便当前的老板不能欣赏你,你可以去挑选合适的老板,真正优秀的人到哪里都受欢迎。



如果你有良好的心态,能够关注长期价值,你会发现赚钱并不是一件特别难的事。


在阿里,有一位“写代码就像呼吸”的超级大牛人多隆,他也是阿里巴巴的合伙人、阿里云高级研究员,收入和股票都让人羡慕。


但实际上他是一个内向、不喜欢交际的人。而他也把自己的工作干到了极致,成为了行业的专家。


2003年,他从零开始,一个月内搭建了初代“淘宝网”,内含所有交易和论坛系统。将近四年时间,几乎是他以一己之力维护着淘宝的搜索引擎。


本来需要一个项目组,甚至一个公司来做的事情,他一个人就胜任了。而他也成为了阿里的传说。



如今他仍在第一线写代码。他做得最多的就是坐在工位上默默写代码,沉浸在代码的世界中,一坚持就是十八年。


这期间,他没有关心哪些事该他做哪些事不该他做,他也没有钻营权力,而是一直在考虑怎么通过技术改进,把问题解决得更好。


和大多数迷茫庸碌的普通人相比,像多隆一样的牛人们往往只做对了一件事:


清楚自己擅长什么,专注于把那一件最重要的事做到极致。


当你真正把事情做到极致,你就会拥有别人没有的能力。而你的能力,会为你带来你想要的东西。如果过于关注能赚多少钱,而忽略了怎么提高,那么你最后很可能离你想要的越来越遥远。


有一句话叫做时间就是金钱。但残酷的是每一个人的时间价值是不一样的。有的人时间浪费掉也没有关系,因为并不能创造什么价值。你只有把当前的事情做到最好,当你越来越深入,你的时间才会越来越值钱。



在职场当中,其本质也是价值交换。当你越有价值,你得到的也就越多。有时候自己没有得到想要得到的,或许不能全怪罪老板不赏识你。


很多人在能力没有得到提升的情况下,频繁跳槽,以为跳槽就能解决升职加薪的问题。但这样的升值加薪都是短暂的,因为在你能力不够的情况下,慢慢地,你会发现你依然不会被重用,再次归咎于企业和领导的问题,从而又跳槽,进入恶性循环中。


随着年龄越来越大,你发现自己在这一行里并没有得到深入,而你的核心竞争力也越来越弱。所以,当我们在做一份工作的时候,不要过多抱怨,工作就是借假修真,投资自己永远是世界上最划算的买卖。



尤其是在我们刚刚毕业、找工作的时候,不要想着多挣一两千块钱,相比较,你更应该关注在哪里可以得到最大的进步。因为从短期利益来看,你好像吃亏了,但从长期利益来看,你现在没有得到的,在未来会加倍补回来。


其实不管在哪个领域,只要脚踏实地,认真做好每个细节,把自己的专业做到极致,付出一定会有回报的。


你能赚多少钱,全看你自己创造了多少价值。如果你不断地疯狂地创造长期价值,你就会得到你想要的,这个社会早晚会回报不断创造价值的人。当你真正有价值的时候,钱会追着你跑。


曾经听过一段演讲,有一段话让人印象深刻,与大家共勉:


那些沉浸在自己专业里的人把事情做到了极致,他们无愧于顶尖,用三年时间入门,用五年时间入行,用十年的时间初窥门径,用十五年来略有小成,用一辈子来实践,最终无愧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