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速成长的高手,都是这样悄悄努力的

来源: 酵母君

2022-04-07 09:53:41


这个世界的参差,相信大家都体会过。

 

明明大家一起开会,有些人就是比别人获取信息更准确、高效、全面,思考问题解决方案更能联系实际。

 

明明大家做的是差不多的工作,有些人就能通过借鉴反思别人的经验,变成自己的经验,然后形成自己的方法论。

 

同样被领导批评,有些人回去闹情绪,有些人被骂多了,居然能总结出追过程和时间管理的方式。

 

既然都是差不多的起点,为什么有些人的成长速度惊人,有些人却停滞不前?

 

因为这些职场上的“学霸”掌握了一样秘密武器:

 

把知识转化为认知的能力。


 

有些方法看似简单,为什么我就想不到?

 

管理大师德鲁克讲过一个小故事:

 

有一家企业对于预算审批非常严格,因此很多部门在业务最繁忙的Q2季度经常会出现开支赤字。

 

这个问题经过了多次商讨,但财务部门不肯放宽审批,业务部门和区域分公司又没有任何方法控制开支的波动,于是每年6月整个集团都会像打仗一样气氛紧张。

 

碰巧的是,次年年初公司财务总监因病提前退休了,一位从分公司调过来的新总监很快就解决了赤字问题。

 

解决方案也很简单,就是每个部门和分公司在公司开始做年度预算时,多申请一笔备用金,Q2结算后如果有剩余,就在Q3季度开始的时候退还。

 

这样做,在最繁忙的Q2季度,财务和业务的工作量都不会增加,整个审批体系也没有改变。

 


为什么这位新总监就能发现简单明了的解决方案,而整个总公司财务系统的人都没想到呢?

 

原因不是他的专业水平更高或行业经验更多。新总监的成功,恰好是因为他原本不在这个系统内部,所以更能从整个工作流程上,而不是部门利益的角度去看问题。

 

这就是全局思维。

 

只有全局思维,才能让我们摆脱干扰,把问题本身和涉及到的各个方面作为整体考虑。

 

只有全局思维,才能让我们看透事物的本质。

 

 

你是学会了,还是学废了?

 

回想一下,在学校里你是怎样学习的呢?

 

那时候,我们知道自己需要上什么课、每节课大致都在讲什么,有老师可以为我们解答绝大多数疑问,有考试这种形式统一的检验手段,衡量结果的标准就是简单直白的分数高低。

 

当我们进入社会和职场,就失去了标准化,也失去了绝对正确的答案。

 

甚至连“知识”,也可以被重新定义。

 

这个时候,我们每天工作中接收到的不同信息碎片,都有可能被加工成知识。

 

而我们对知识进行的体系化归纳,并且从中找到规律,举一反三,就是新认知的形成。

 

 

但不是每个人都有这种敏锐的思维和探索精神,也不是每个人花时间思考就能拥有自己的认知体系。

 

这难道就意味着,普通人永远没办法像高手一样的成长么?

 

幸好还有一种学习方式,能让普通人通过努力达到高手的境界:

 

吸取行业高手和顶尖专家的经验教训,进行系统化学习、反复的落地实践,与其他人一起讨论复盘,相互学习。

 

创业酵母《管理发酵卡》,正是遵循了这种学习方式,让平凡人与行业大咖思维交流,通过社群学习杀死拖延症,取得非凡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