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思科刘渝|在这里,我找到了如何跨越第二曲线的答案

来源: 一堂好课

2022-06-07 02:46:28

序:我是刘渝,来自重庆锐思科集团,2018年9月上完Cherry的《人力资源九堂课》之后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总觉得需要倒逼自己对课程进行梳理和强化。所以当接到酵母团队发给我关于课后感分享的时,我立马就答应了。因为我知道,如果没有外界的要求,可能梳理课程的事情又不知何年何月了。所以感谢酵母团队,逼着我要在再次回顾课程,强化收获。


一堂课引发的骚动


我呢,从销售半路出家,从培训开始涉足人力资源。长久以来奉行的标准那就是作为HR的我只做对的事,不做专业的事。主要是觉得自己也做不出太专业来,所以一直在挣扎着让自己变得专业。


于是我报了人力资源研究生课程,去北上广参加了不少的专业课程学习。虽然勉强给自己镀了些金,但是太多太专业的知识对于我而言感觉有点消化不良。一直到一个周末我无意间看到一个课程《人力资源是CEO的第一工程》


此课听完后,我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课程转发到了公司内部的学习小组。本来想发几行字推荐一下,还没等打完,群里就有伙伴再议论这个课了。一位伙伴说老师所讲好像是我们公司正在做的,不过我们做得还糙了点。


很快这个课在公司一夜爆发,高管、HR纷纷组团学习。不仅如此,没过多久,集团CEO、HRVP就带队下属HR主管、业务部门管理者组团北上参加了《人力资源九堂课》。

从发现线上课程,到参加线下课,现在跳出来看,整个过程就是一堂线上课引发的骚动啊!

接下来就挑四点在工作中或感触很深、或有效转化、或有联想案例的知识点,谈谈我的感想。



跨越非连续性最优解


之前有专门去上海参加善友教授的大课,听完的冲动就是特别想找出自己的第一性原理,想要发展自己的第二曲线。因为道行有限,一直尚处于摸索中。


而在Cherry的课上,居然端放着一个最优解——企业跨越非连续性的两块踏板。关键是答案还如此之清晰明了。如获至宝。


作为显性踏板的业务通常备受重视,而作为隐性踏板的组织能力通常被忽视。这一点凸显出了人力资源工作存在的重大意义与价值。


相信这一点一定能够帮助那些认为自己工作缺乏价值感的HR们看到职业生涯“生”的希望。不过,一定要带上CEO一起学习,因为人力资源是CEO的第一工程,也是HR可“生”的前提。CEO的认知和态度直接决定了公司是否具备发展组织能力的土壤。


说到CEO ,我想其最应明了的除了上一张图,就是下一张图了。企业顶层架构三支柱,缺一则残。这样的企业绝对跑不远!每一项值得 CEO参与基石的搭建。


所以,人力资源如何驱动组织发展的呢? 


头部导出腰腿部,腰腿支撑头部;

没有头的腰腿毫无价值,

没有腰腿的头无法存活;HR战略思维养成记


最爱谈公司战略的人莫过HR了,之前在参加HR培训的时候,同学们对战略一词时时惦记,长挂嘴边。


So,怎样养成战略思维呢?

怎样确保战略思维得以落地呢?

我在课上淘到了一个宝贝。这个宝贝可以让你团队的HR具备可落地的战略思维。


战略思维养成的神器——组织结构通过头部推导组织结构。整个过程,会让人有种在下棋布局,一切谋略成竹于胸的感觉!

一步一步推演,诞生具有战略导向的排兵布阵.

在课堂上,我们选取了团队中一个伙伴的公司为例,通过公司的业务形态、愿景使命、文化战略,研讨其公司未来三年的组织架构。过程中,整个团队经历了激烈的研讨,包括推翻和重来。

这种思维碰撞和激发的感觉超爽。

最后由我代表本组的、本班的同学上台呈现。当然,我绝对不是最优秀的,但我自认为我定是最幸运的。

因为4天的课程,这是我投入最大的一个专案。大家把分享的机会留给了我,在准备专案的过程中,认真研究了案例的企业使命、愿景、价值观、战略等,并在组织结构设计上做了深入的思考。

这一点让我更加确信了我的观点“HR要做对的事”。什么是对的事情就是从企业的头部出发,帮助企业实现头部目标。

借着这个思路,我组织了下属团队共同从公司的愿景、使命、战略推导未来3年的组织架构。全程每个成员都非常兴奋,都有种运筹帷的感觉。同时团队全员深刻明白了人力资源的价值和工作源头在哪里。


紧接着我让两个部门分别拟出本部门在组织战略发展中存在的价值以及部门职责(完全抛开原有的部门职责重新构建)。

最后的成果请到HRVP参与修订和确认,并以此作为指导本部门工作的方向以及衡量工作结果的标准。

结果证明这是一种HR战略思维培训的超级好的方式!

同时也极度激发了团队成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


企业文化形成之最优解


听Cherry分享阿里文化对她的影响,其中在阿里她做过很多个岗位,但是无论在哪个岗位上,无论做什么,她几乎都能做到第一。我能听出Cherry的成就感,自豪感,当然也能听出她背后付出的心酸劳累。在我感慨这个女人如此之厉害时,也感慨啊里“永争第一”文化的的巨大的力量。以小见大,文化驱动个体,个体驱动组织,文化就这样驱动组织发展的。

对发展三年的公司,文化要么是发展最关键的阻碍,要么是绝对的动力。


所以,文化是如何形成的呢?


文化是从愿景导出并在实践中证,  最后沉淀下来的。

团队是一场一场胜仗打出来的!

工作联想:在公司,我的下属团队以项目制管理,每个项目就是一场战役。在项目开始之前与我会与项目组统一一个相对较高标准的目标。

而我的任务就是辅助项目负责人,由项目负责人带领项目组拿下目标。然而每个项目几乎所有人都日夜奋战,对细节要求都精益求精,设计上一定讲究亮点极致,最后的结果往往超出客户预期。

项目组全员在项目中获得了巨大的成长,经历了一个又一个的胜仗之后,团队越战越勇,在公司也获得了不少的肯定。经过长久的沉淀,团队成员对自我要求,对交付的成果要求,已经形成了一个理念就是极致和超越!

这也实现了我最初为团队设定的持续优秀,不断超越的团队精神。所以我非常认同团队是一场一场胜仗打出来的!而文化也是这样沉淀下来的。

经过我们对部门的重新定位,我们列出了部门的使命愿景,同时部门文化也迎来了修订和发展。例如,培训与人才发展部的部门文化之五指山:持续学习、相互成就、极致走心、最优效能。


一场骚动的最优解


话说为啥我这么喜欢Cherry,喜欢听她的课呢,她有高度,让我听得起鸡皮,感觉自己为企业发展承担了一条腿的重量,倍感使命。但我想更重要的理由是她讲得够通俗易懂。


欣赏一下课程金句:

流动的人心、不变的人性!

(HR是做人的工作,要懂人心、识人性)

HR的底层素养是真、善、美!

(也是基于HR是做人的工作,与人相处,为人要正)

团队就是一场一场胜仗打出来的!

团队凝聚力、战斗力、团队文化建设)

天晴时修屋顶!

(在第一曲线顶峰之前搭建第二曲线)


也许就回到了我最初对HR工作的原则,只做对的事,不做专业的事情。

现在可以调整一下:讲究专业的前提是要做对的事情,而专业是保证正确的事,两者缺一不可。

 

最后,期待HR都能用专业做对的事!

最后的最后,一个朋友圈表达一下我对创业酵母课程的感受:


标签:

人力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