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误的考核,正在导致优秀员工离职

来源: 酵母君

2022-03-23 05:44:14


2021年Q3季度已经过了一半,很多公司在抓业绩的同时,也要考虑下半年员工考评的问题。

 

绩效考评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可以激励员工成长,用不好,轻则导致员工失去工作热情、挑战精神和团队荣誉感,重则导致整个企业的价值观危机。

 

很多公司简单的把绩效指标等同于营收目标,把绩效指标的考核等同于绩效管理。

 

管理层和HR不仅忽略了员工在绩效目标制定中的重要作用,连最重要的绩效面谈也不过是走了个过场,毫无效果。

 

简单地说,我们之所以做绩效,是为了“助发展”,但很多公司做的绩效考核,更多的是在“找缺点”。

 

今天我们来谈谈,绩效管理中最常见的误区,以及规避误区的方法。



01

通过完不成的绩效目标来拉动结果

 

有些公司里经常见到这种情况:

 

之前公司每年业绩是300万,现有的员工再拼命,也只能达到400万。老板自己心里也清楚,但还是定了一个翻倍的目标,今年营收达到600万。

 

为什么?因为老板心里盘算,目标定得高,大家会更努力,超过400万很好,如果真的一不小心翻倍了那不是更好?

 

老板下面的业务经理们一看,这个目标肯定完不成啊!那怎么办呢?层层加码。

 

每个业务线的目标加起来比公司年度目标高,每个部门的目标加起来比业务线的整体目标高,每个团队的目标加起来比整个部门的目标高。

 

最后的结果是什么?

 

结果是员工发现,今年的绩效目标已经远远超过自己的能力。反正无论如何也完不成KPI,员工的努力动机就没有了。

 

所以说,绩效目标设定过高,不只是无法达成,更是扼杀了员工进步的空间和意义感。

 

而好的绩效目标设置,一定是员工努力能够完成的。

 

在基础的绩效之上,再设置一个比较有挑战的目标,如果完成可以拿到更高的奖金,这样才是真正的高目标倒逼员工成长。

 


02

考核内容大而全


举个例子,一家公司招了个新媒体总监,入职后HR居然给他定了15个绩效考核指标,等于巨细莫遗的把人家上班要干什么都说了一遍。

 

很明显,这是搞错了岗位职责、工作过程和考核指标的区别。

 

岗位职责是我们要做什么工作,绩效考核指标是验证我们的核心工作是否有效、是否高效。

 

比如销售,主要职责是与客户沟通,工作过程是打电话、拜访和培训。


那么销售的考核指标是每天打了多少电话么?肯定不是啊!


打电话只不过是过程,考验销售能力和努力的结果指标,应该是销售总额和销售转化率。

 

员工获得的结果,包含了业务流程中的各种努力。如果你的工作结果无法体现出过程的努力,肯定是因为制定绩效指标的人对岗位职责和业务的无知。

 

如果绩效考核指标超过5个,更是说明制定KPI的人思维不清晰、主次不分。

 


03

只关注短期目标,忽视长期结果


绩效管理工作,要以“多产粮食”和“增加土地肥力”为目标。

 

比如很多公司特别关注短期的销售业绩,而对于公司内部的人才培养、员工的能力提升、组织氛围的建设、文化的融合,这些“增加土地肥力”的长远目标,往往不做重点关注。

 

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公司每个季度的目标合起来不是全年目标,今年的目标达成,也不能保证未来3年的战略落地。

 

很多团队要完成业绩目标,就无法保证学习成长的目标,也就是磨刀耽误了砍柴工,无法在业绩增长中练团队。

 

很多企业为了弥合这种断裂,会采用平衡计分卡,让长期指标和短期指标平衡,让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平衡。

 

绩效考核应该有四个维度: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

 

其中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这两个维度,就是为了平衡组织的长期利益所设的。

 


04

部门考核内容,忽略沟通与协同


多数部门的思考方式比较主观,只会设置本部门业务相关的考核内容,部门之间的沟通协同,一般不在考虑范围之内。

 

这样一来,能不能跟其他部门沟通顺畅、相互帮助,主要看部门主管或具体工作负责人的人品和沟通技巧。

 

这也是人之常情。

 

所以在制定部门绩效指标,一定要从公司战略的高度,把部门间的协同考虑进去。而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合作较多的部门之间利润挂钩、奖金挂钩。

 

比如说,产品部门的设计,交给技术部去实现。如果跨部门合作顺利,项目按期完成并且客户在技术方面好评多、投诉少,那么两个部门都能得到1.5倍奖金。

 

如果沟通出现问题,导致产品反馈不好,两个部门应该按照规定一起接受处罚。

 

如果没有横向的流程绩效管理,那么工作产出何时能到达终点——客户手中,就没有衡量标准,而且质量没有标准,成本也没有标准。

 

所以员工绩效管理和流程绩效管理,两者缺一不可!只有纵横协同地管理绩效,才能实现组织绩效目标。


 

绩效管理的本质是什么?对上,是战略落地,保证公司走在正确的方向;对下,是培养发展,激励员工向更高的期望努力。最终,实现组织和个人的共同成长。

 

华为和阿里的绩效管理,乃至最近流行的OKR,貌似不同,其实都是为了更大限度地激发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从而提升企业的业绩。

 

本周我们邀请了14年华为工作经验的陈雨点老师,分享《跟华为学绩效管理:如何抓住奋斗着的心、保住企业未来的命》。

 

在这门课程中我们会发现,华为对战略解码、绩效导向价值创造的强调,对员工绩效辅导、过程管理的重视,背后与创业酵母倡导的绩效理念高度一致。

 

相信通过对不同公司绩效案例的学习,您能感受到不同企业阶段、不同行业属性,对不同绩效工具的选择,也能理解背后一脉相承的绩效理念,最终设计出属于自己的绩效管理体系。



扫描图片末尾二维码

了解更多发酵卡和课程信息